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近代臺灣之時間社會史專題
Seminar 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Time in Modern Taiwan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呂紹理 
課號
Hist8013 
課程識別碼
123 D167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歷史研討室 
備註
開放碩班學生修習(向教師領取授權碼進行加選)。
限博士班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Hist8013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Marc Bloch曾言:「歷史是一門研究人在時間中的學問」,他標示了歷史學探尋的主要對象和性質。二十世紀開始,學界對於「時間」的研究,逐漸從物理和哲學的層面,擴充至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與人類學,並且發展出繁富的概念和實證研究。法國年鑑學派亦極早關注歷史與時間的關係,且累積了豐富的討論。本課程擬一方面引介不同學科探究「時間」的成果,二方面則以近代臺灣社會為核心對象,思考如何以「時間的社會史」為取徑,探討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軌跡。 

課程目標
1. 藉由研讀現有時間社會史的研究成果,使學生理解此一領域的基本概念、問題意識和主要課題和研究趨勢,並為日後研究累積比較對照的線索。
2. 以共同解讀史料的方式,使同學相互討論基礎史料的性質及其可能的運用方式。
3. 藉由本課程,期使同學能對現存時間社會史的諸多面向,產生具有歴史縱深的反思性認識。
4. 讓博士班學生對臺灣史及臺灣社會史領域研究現況與展望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課程要求
課堂著重閱讀與討論,同學於每一單元開始前須預先閱讀指定之材料,並於課堂時討論。
課程要求/評分標準:
1. 課堂參與每一單元指定閱讀文章之討論
2. 史料分析小組作業
3. 10,000左右的.學期報告一篇。(四月中旬決定題目並交初步研究大綱)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三 14:00~16:00 
指定閱讀
內田星美,《時計工業の發達》(東京:株式會社服部セイコー,1985)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角山榮,《時間革命》,東京:新書館,1999年。
黄金麟,《歷史、身體與國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黃應貴,《時間、記憶與歷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9年。
橋本毅彥、栗山茂久編,《遲刻の誕生:近代日本における時間意識の形成》,東京:三元社,2002年。

Alfred Gell, The Anthropology of Time: Cultural constructions of temporal maps and images, Oxford: Berg Publishers Ltd., 1992chap. 16-18
Carlo Cipolla, Clocks and Culture, 1300-1700, N.Y.: W. W. Norton, 1978
David S. Landes, Revolution in Time: Clock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Derek Howse, Greenwich Time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Longitud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John Hassard ed., The Sociology of Time, London: MACLILLAN Press Ltd., 1990
Jorn Rusen ed., Meaning and Representation in History, N.Y.: Berghahn Books, 2006.
Reinhart Koselleck, Futures Past: On the Semantics of Historical Tim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85
Stefan Tanaka, New Times in Modern Japa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Stephen Kern, The Culture of Time and Space, 1880-1914,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93.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閱讀討論 
50% 
每一單元均有指定閱讀材料,請於課前閱讀並於課中提出討論。 
2. 
史料分析作業 
20% 
小組方式共同閱讀日記。分析內容、方式及報告時間,上課第一周說明。3月20日決定日記主,3た7日交史料分析初步大綱 
3. 
學期報告 
30% 
1學期報告一篇,可以是5000-6000字的深度書評或者10000字左右的專題論文。四月10日決定題目並交初步研究大綱)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7  導論 
第2週
0306  時間社會史的研究方法與視角 
第3週
0313  時間社會史的研究成果與史料 
第4週
0320  時間標準化的形構:工業化與資本主義 
第5週
0327  標準時間與國家治理(本週交小組史料分析大綱) 
第6週
0410  在國家與工業化之外的社會時間(本週交期末個人報告大綱) 
第7週
0417  星期、節慶與生活韻律 
第8週
0424  社會速度的形成與感知 
第9週
0501  在速度之內與之外的休閒 
第10週
0508  顯影過去:博物館、古蹟與影音技術物 
第11週
0515  顯影過去:重寫朝代史 
第12週
0522  感知過去與想像未來 
第13週
0529  歷史與國家 
第14週
06012  日記與私人記憶 
第15週
0619  個人眼中的時間與社會(本週各組上傳史料分析報告) 
第16週
0626  史料作業報告